学院首页

学院首页 >> 学术海报 >> 正文

2020年10月28日下午,华中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何锡章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学术前沿讲坛。为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生带来一次我校“拯救‘沉沦’,自然与自由,由郁达夫小说沉沦说开去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周保欣教授主持,赵顺宏教授,荆亚平教授,袁慧兰副书记出席了此次讲座。


讲座伊始,何锡章教授以“用什么才能拯救人的精神的“沉沦”?”的问题开启。何锡章教授指出人的生命与生活是自然自由的,只从自然性的自在自由到社会性自觉自由的实现,才有可能拯救人的精神、思想、心灵、情感的沉沦。接下来,何锡章教授以《沉沦》为文本,从“他”为什么沉沦、用什么“拯救”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展开。在第一块中,何教授认为《沉沦》中的“他”,既是郁达夫自我生命及其经验的真实传达,更是那个时代众多青年知识生活状态的普遍现象,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一代青年的共同命运。当时是一个没有真正自由的时代,时代的不自由性,传统道德的强大让人无法挣脱。处于自然性自由状态的“他”无法在这么一个社会中得到解救,反而愈加“沉沦”也是《沉沦》中“他”内心扭曲的关键因素。此外,何教授对郁达夫给予充分赞扬,作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,直击内心的描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作品。作者敢于直面抒发情感视域的方式在当时社会是较为突出的。在第二块中,何教授从人的生命和生活应当是自然自由的,至于自然而自由的实现,才能拯救人的精神、思想等方面的沉沦。何教授谈到个体与国家的生存与强大,自我身心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自尊,都必须依赖自然与自由的社会环境。其中也提出质疑:(1)祖国为什么没能强大?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成为被他人他国歧视、凌辱的对象?(2)祖国真的强大了就能避免被文化歧视和民族歧视吗?就能避免《沉沦》主人公式的悲剧性命运吗?这是一个悖论,以《沉沦》中男主角为例,国内生命经历的苦闷是最初的病因,也就是非自然自由的社会、文化及其制度造成。只有祖国的自由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。此外,老师与同学之间就文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。


何锡章教授的精彩分享使在场的师生们享受到了一次视觉盛宴。周保欣教授最后总结,何锡章教授是在深厚的学问修为之上,同时结合历史,时代,文化的角度在学术本体论的高度来审视文本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在学术本体的层面来思考问题。在中文系的学习中,《沉沦》是经典之作,何锡章教授不仅让我们体会到文本分析的必要性,还更进一步的让学生们领悟在学习中要学会掌握方法论,学会思考的重要性。

上一篇:学术前沿讲坛第59讲(汉语方言的基本地理格局与形成模型:基于高维数据的无监督算法)

下一篇:中国人民大学张洁宇教授、首都师范大学张桃洲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

关闭

Baidu
sogou